【明報專訊】林樹德(Joseph Lam)在1992年第一次到東非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便一見鍾情。自此,每年「回到」東非廣闊的土地,「至少一次,有時候三次」,每次扛40多公斤的攝影器材,如此瘋狂,為什麼?答案他說來,只有幾個簡單的字──「實在好靚,好吸引。」
「我本來喜歡動物,尤其鍾情馬、貓科等身手矯健的動物。」愛就是愛,他說他沒法清楚解說原因,反問我們﹕「你不覺得貓科動物特別神秘美麗嗎?」
去年,遇上估計有十萬角馬過河,氣勢壯觀,是林樹德近年最難忘的場景。
鑽研動物習性
喜歡,於是鑽研動物的行為習性,嘗試多了解神秘的牠們。每年八九月的東非旅遊旺季,他都飛往那邊約十數天,時間許可的話,淡季又過去,看另一種風景,「因為動物行為會不一樣」。在旺淡季之間,他亦偶然會用幾天去「探細路」──「豹剛生小孩,想拍攝牠們,便過去。」多年來,他已經記錄了4個豹家族的五代了。先別說旅費,單是時間就是一筆帳。百忙中抽空,再坐十數小時飛機,豹baby那麼吸引嗎?他點頭說:「真係好靚,見到豹,已經不容易,還能跟牠們幾代,很不容易。」
在東非,不單大型動物可觀,雀鳥也非常漂亮,像圖中的紫胸佛法僧(Lilac-breasted Roller),毛色艷麗。
林樹德喜歡動物,電視上播放的動物紀錄片為他的東非旅程埋下伏線,「紀錄片拍攝漂亮精準,那知,去到非洲現場,原來更震撼」。現場實景廣闊浩瀚,整個環境大有可觀,「我們站在鏡頭後,受框架所限,其實喪失了許多;因只能夠捕捉框框內的東西,而錯失更美的大環境。像我現在,去多了,反而少拍照,寧願多觀察與留意背景的雀鳥或者聲音」。
在東非,論拍攝動物,耐性就是秘訣,必須能慢能忍。「在非洲,要拍攝好相,無得心急。你需要清楚自己的拍攝目標,要知道動物的特性。」他就以米埔觀鳥為例,雀鳥起飛前有一連串動作,像低頭、尾巴伸高等,因為那些信號,他知道牠要起飛了,就能及時捕捉鳥兒起飛的瞬間。
近年因為遊客多,東非旅遊變化巨大。他說廿年前中國人最多幾十個,現在的旺季,人實在太多。「我甚至見過近100架車圍獅子,這情下,牠如何會在正常狀態?就算睡,牠也會睜開半隻眼。」
「獅子王帶幼獅,十分罕見,帶小孩通常是母獅負責,這也是我多年來一次難得的經驗。」圖片雜訊多,因為光線不夠光,卻不影響它是好相。
捕捉最自然表情
人多,滋擾自然多,為了避開喧鬧人群,為了捕捉他想要的自然表情,在肯尼亞Maasai Mara野生動物保護區,他便放棄熱門的國家動物保護區(National Reserve),而入住較少人的Private Conservancy(私人保護區)。私人保護區價錢相對較貴,通常在國家動物保護區附近。「私人保護區內,營地數目與旅客人數均有限制,發展不會過分瘋狂。他們亦為當地人提供教育或就業機會。你想想,外面人多車多,這裏環境寧靜,適合養育小孩,動物不笨,當然擇善而居,於是我們有機會看到動物原始狀態。」
因為能慢能忍,這麼多年,他沒遇過什麼危險場面,「因為我會耐心等候,我們又沒有太多人,不會構成滋擾,能比較接近動物。牠們習慣了,對你視而不見,不躲避,也不作攻擊,這就是基本自然狀態」。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同時你要研究動物行為,在適當的時間與位置,捕捉牠們的神態」。
能拍到河馬出水張口,全憑經驗,「那時下午4時,趕回營,我見到水塘,立刻叫停司機,讓我們等一會。因為我知道這是動物休息的完美地方,果然不久,小河馬衝出——張口不滿,牠其實是發嬲趕你走」。 由冒出到張口,全程不到一分鐘。
廿年多的東非旅程,去過不同國家,始終最愛肯尼亞的Maasai Mara;見盡了野生動物,他直言「任何動物都不難拍」,重點是思考。「你想捕捉什麼?」是他三番四次強調的問題。既然來到東非,動物圖片一定能拍得,「但圖片有沒有內涵與故事?動物有沒有表情?」他講究的,就是動物的神態和表情,「像豹或獅子,初期拍攝的都不會好,因為牠剛察覺你,臉上愁眉苦臉,或者神情緊張,總之不自然,只有在牠接受了你的存在,眼神才會回復自然」。
■攝影裝備建議
1 鏡頭:基本三支,一支長距離,「影動物大頭照,400mm不能缺」;一支70-200mm中距和一支廣角鏡,「千祈別以魚眼或18mm拍攝動物,用24mm、28mm已經夠,東非天大地大,用上魚眼,什麼都看不見了。」但當然,他補充說﹕「14mm等超廣角鏡,很適合拍攝廣闊的夜空銀河。」還是那一句﹕看你想拍攝什麼?
2 機身:兩個機身,基本已經夠。「非洲旅費不便宜,多帶一個,多一個選擇,也多一重保障。」選擇帶全片幅(full frame),配上片幅機身(crop body),遇上400mm鏡頭唔夠用,便可以轉落crop body,70-200mm唔夠,又可以放落full frame。
3 filter:可省,減省行李重量。
4 豆袋:帶豆袋好過三腳架。大部分拍攝時間均在車上影,車上空間淺窄,三腳架佔空間,基本上無位放。
●東非攝影小貼士
1 目的:出發前首先知道——東非假期想做什麼,是休息,是體驗,還是影相?
2 準備:影相的話,出發前應多閱讀動物資料,了解習性。
3 現場:風大塵多,盡量減少更換鏡頭,「幾時都係,唔好經常換鏡」。
4 高感光:非洲動物最活躍的時段,在日出前後和日落前後。「我四點多便起,未天光便要出動」,所以光線對拍攝設下限制。高感光相機因此很重要,「ISO要又高又靚,鏡頭最好2.8光圈」。
5 拍攝制式:有人說因為動物行動快,拍攝時最好用自動模式。「錯!」Joseph說。「究竟你想表達什麼呢?」他再強調思考。「用上auto,的確能拍到照片,但那是你要的影像和氣氛嗎?」他比較常用手動或者光圈先決。
6 行李:鏡頭多且重,行李往往過重,「我的行李平均40幾公斤,國際航班容許寄艙行李通常有20至30公斤,內陸機卻往往只有15公斤,還把隨身行李計算在內。有時候,我們幾個朋友會多買一個機位,一個人體重約60至70公斤,大家share。」
7 找對拍檔:到東非為了拍照和走馬看花是兩種態度和兩種時間觀,「要求人人不同,一齊去,無理由誰遷就誰,所以我喜歡獨行,或少數人同行,而我很幸運,找到很夾的partner」。
■拍攝資料
日期﹕2012年9月3日
時間﹕約上午10:00
相機﹕Canon ESO-1D X
鏡頭﹕Canon 400mm/F2.8L II USM
快門﹕1/400秒
ISO﹕1250
光圈﹕16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均須申請簽證,詳情www.kenyaconsulate.org.hk
機票:國泰來回香港與肯尼亞Nairobi,票價約7469港元起
觀賞動物大遷徙:7至9月
肯尼亞旅遊局:www.tourism.go.ke
私人保護區費用預算參考:
旺季每人每晚約650美元起(約5070港元),包住宿及三餐、吉普車連導遊等
文:黃潔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