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醫聖「治便秘奇方」——蜂蜜條

中秋將至,秋季養生當吃蜂蜜,但有四類人忌食。此外,今期一揭醫聖張仲景用蜂蜜治便秘之奇方。

東漢名醫張仲景,有「醫中之聖,方中之祖」之稱,據史載,他曾師從同鄉張伯祖學醫,在其學醫期間,有一個「熱邪傷津,體虛便秘」的病人,由於病人體虛,無法使用藥性強烈的瀉藥,張伯祖對其束手無策。而張仲景則想到一個妙方,他將蜂蜜熬成黏稠狀,待其變涼,再將其捏成細條形,將尖的一端塞進病人的肛門,過了一會兒,病人便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糞便,不久病人便康復了。此方記載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名為「蜜煎導方」。

便秘多因體內上火、津液耗竭、大便乾澀等原因所致。由於大便乾結,排便時會使肛門受創,如肛裂、痔瘡、出血等,故需及時調治。張仲景發明的「蜜煎導方」,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中原載如下:「蜜七合一味,內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着,欲可丸,併手指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納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即取250克左右的蜂蜜,放入鍋中火熬煮,並不停攪拌,以免焦糊,熬成黏稠狀,待涼,用手將其捏成如手指粗的條狀,一頭呈尖狀,長約3至5厘米,放入便秘患者的肛門中,有便意時,取出。

筆者曾驗證此奇方多年,發覺真有奇效,便給它起了一個現代名字為「蜂蜜條」。其原理是與現代的「甘油栓通便法」類似,將熬製已涼後的「蜂蜜條」塞入肛門後,其遇到人體體溫後,表面會軟化,刺激到腸黏膜中的神經末梢,作出反射性等的排便。由於老年人本身陽氣虛弱,若長期使用現代灌腸藥物,會大損其陽氣,而便秘患者間中用「蜂蜜條」,相對來說少有此弊端及少有其他副作用。但此仍迫不得已之法,用此奇方前,必先諮詢醫師。

「四類人」忌食蜂蜜

蜂蜜自古是養生家最為推崇的食物之一,一般情況下,食用蜂蜜可早晚各一次,或飯前一至一小時半、飯後兩至三小時服用,以避免刺激腸胃,每天25至50克。很多人在服用蜂蜜時用熱水沖服,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由於蜂蜜中的生物活性酶,在高溫下易被破壞,故不宜用剛煮滾的攝氏100度熱開水沖服,宜待其降溫後,用不超過60度的溫開水沖服,也可把蜂蜜摻入低於60度的牛奶中飲用。

以下情況絕對不能飲用蜂蜜,否則會使蜂蜜成為「奪命符」:

一、肝硬化患者:雖然蜂蜜提供的單糖不需肝臟分解合成,可降低肝臟的負擔,但是蜂蜜會加重肝臟的纖維化, 故肝硬化患者卻不宜。

二、糖尿病人: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含葡萄糖(Glucose)約35克、果糖(Fructose)約40克、蔗糖(Sucrose)約2克、糊精(Dextrin)約1克。葡萄糖和果糖均為單糖,進入腸道後毋須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液中,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經水解後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別明顯,故糖尿病人不宜服用。

三、感冒患者:感冒多半會咳嗽,蜂蜜有止咳作用,於是很多人感冒時會喝蜂蜜緩解咳嗽症狀。蜂蜜具潤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嗽。如咳嗽少痰,或痰少而黏,或乾咳無痰,可喝蜂蜜水。但感冒引起的咳嗽,多為外感所致,不宜滋補,故最好感冒期間不要服用蜂蜜。

四、未滿一歲的嬰兒:一歲以內嬰幼兒腸胃功能較弱,肝臟解毒功能又差,蜂蜜會有肉毒桿菌孢子(Botulinum Spores),可使嬰兒肌肉癱瘓,故不適合食用蜂蜜。1歲以上的幼兒也要慎重食用。此外,蜂蜜忌與茶、大米、蒜、葱、韭菜、豆腐、鯽魚、螃蟹、李子、萵筍等同食,以免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