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曾接受通波仔手術的病人,亦可以中醫調理身體,避免日後重做手術的風險。
冠心病心絞痛發作及急性心肌梗塞屬於中醫「胸痹」、「心痛」及「真心痛」等範疇,多因各臟腑虛損、陰陽失調加之七情鬱結、飲食不節、外感寒邪或過於勞累等導致氣血不足、心陽不振,無法推動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致心脈瘀阻而發病。本病屬本虛標實之病變,標實以痰濁、血瘀、寒凝、氣滯為主,本虛以氣虛、陽虛、陰虛為主,重者可見陽脫之證。
手術治標不治本
針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病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張紅霞博士指出,在圍手術期(Perioperative Period),即術前、術中及術後,均可以中醫治療和調理。術前以標實證為主,本虛證常為次;治療以活血、滌痰、散寒、通脈等「通」法為主,兼顧益氣、助陽、滋陰等「補」法,溫通活血藥物選用起效快速者。術中發生虛實轉變,術後則多為本虛證,治療以「補」法為主,「通」法為輔。
中醫重視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按各個時期的病機選用不同的中藥治療,將三個階段貫穿作為一個整體,可使患者獲得最佳的手術治療效果。張醫師指內地中醫院已以中醫治療措施來應付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但本地並未採用,故病人如急性心肌梗塞,須要馬上救命,就應尋求急症室的救援。
通波仔手術是通過球囊擴張和放置支架的方法,來擴張閉塞或狹窄的血管,張醫師指中醫認為這是治標的局部療法。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的病理改變,通波仔後如沒有改善紊亂的脂質和糖類代謝等問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仍會繼續。儘管通波仔和後續使用的抗血小板藥和降脂藥,解決了部分「瘀血」和「痰濁」問題,卻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冠心病的本虛標實、氣血陰陽失調的複雜病機。
不過,我們不能抹煞通波仔的功效,此手術的出現開拓了冠心病治療的全新局面,挽救無數患者的生命,所以只要是好的治療方法都應予以採用。今日中醫已能兼收並蓄有效的科學技術,雙管齊下便可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中藥針灸具功效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須本着「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張醫師指發作時要速效止痛、緩解症狀,選用有速效止痛作用的藥劑如氣霧劑、丸劑及片劑等以緩解疼痛,迅速控制病情,亦可根據病情選用蘇合香丸、冠心蘇合香丸、速效救心丸或複方丹參滴丸等中成藥及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在緩解期則以治本為重,可根據辨證結果選用益氣養陰、豁痰理氣、活血化瘀等中藥湯劑治療,也可選用中成藥。
治療時宜注意補正而不礙邪,祛邪而不傷正。張醫師提醒,由於要針對個別病人的體質及病況辨證,不建議病人自行飲用中成藥來治療。
除了服藥,針灸對冠心病心絞痛亦有不錯療效。張醫師表示,在刺激方法上以體針為主,至於艾灸、耳針、電針、穴位注射、穴位貼敷等療法都有應用。針灸能行氣通陽、活血止痛,改善冠心病人的冠脈血流和左心功能狀態,減少心臟作功,提高心肌抗缺血性損傷能力,從而使冠心病心絞痛得以緩解。另外,病人接受通波仔手術後服用抗血小板藥的經典組合,往往有出血風險,常見病人皮下出血。
張醫師指這些病人加用中藥如能活血止血的三七後,可明顯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提高療效,減輕臨床症狀,更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如想在術後預防血管再狹窄,亦可通過有補益心氣、活血化瘀、清化痰濁和清熱解毒等的中藥複方、靜脈注射製劑或中成藥等來控制病情。
不過講到尾,預防勝於治療永遠是金科玉律,而「中醫治未病」更是中醫學傳統的醫學理念。張醫師舉例指內地對研究中藥血脂康調整血脂對冠心病二級預防已有十年研究,顯示中醫藥在冠心病二級預防中有良好作用。研究發現中藥血脂康可使冠心病病發機會下降接近五成,因冠心病死亡的風險下降三成,並能顯著減少對通波仔和搭橋手術等的需求。近年,速效救心丸、複方丹參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藥已成為冠心病心絞痛常用的速效製劑,在內地更有多種中藥靜脈製劑,如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廣泛應用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為病情未至嚴重的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
吃不夠都可有心臟病
人們只知多吃肥膩食物易有冠心病,但張醫師提醒,進食不足或營養比例不勻、長期晚睡、缺乏運動及承受過度工作壓力等,同樣可令體質陽虛陰損;特別是不少患者平日不做運動,只在周末才進行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沒顧及身體未能負荷,甚至在撐不來的情況下仍以意志堅持,於是突然心臟病發,甚至因而一命嗚呼。張醫師建議市民可先找中醫把脈,如發現體質虛弱,可進行輕度而持續的運動,同時改善生活習慣,提升體質。另外,中醫認為手術會破氣破血,術後別逞強立即上班或進行劇烈運動;反之,宜多休息及調理,最佳的運動是散步,要循序漸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