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登山賞雪,突然頭痛是死亡警訊!

寒流發威,天氣冷颼颼,包括高度超過3400公尺的合歡山、標高3952公尺的玉山皆降下瑞雪,上萬民眾蜂擁上山賞雪,好不興奮。 
正值新年假期,也有不少旅客預計到海拔超過海拔3400公尺的九寨溝、坐青藏鐵路火車或搭飛機到海拔超過3500公尺的拉薩,或是海拔超過4500公尺的玉龍雪山旅行。 
除了注意個人保暖外,也要多留意,進入高於2500公尺的高山地區,每三人就會有一人會發生的「高山症」。頭痛,是非常重要的警訊。 
本周由專精山岳醫學,本身有十六年登山經驗,已爬過七十座台灣百岳的王士豪醫師,告訴您一點就通的「平安登高山」知識。 
Q. 為何登高山,易頭痛? 
當海拔超過2500公尺時,約有一半的人會出現頭痛,主要的原因是高山地區的氣壓較低,會讓人體出現「低血氧」的現象,為了讓人體得到足夠的氧氣量,不管是呼吸、心跳的次數,都會增加。腦部的血管,也會擴張,以便讓更多的血液可以攜帶氧氣到腦部,導致腦壓的上升,引起頭痛的症狀。同時,也可能會有頭暈、噁心、嘔吐或吃不下的情況。 
一旦人體無法克服高海拔地區,低壓缺氧的影響,便會出現疲憊虛弱,以及呼吸節奏的改變,容易影響到睡眠而失眠。 
但這些異常症狀,很容易被誤以為是「冷風吹太多,才頭痛」、「爬山太累,才吃不下」、「體力過度消耗,才疲憊」、「賞雪太興奮,才睡不著」。 
事實上,只要是登上超過2500公尺的高山,出現頭痛的現象,再加上,下列的任一症狀,就已經是高山症之一的「急性高山病」。 
☐頭暈
☐噁心、嘔吐、沒胃口
☐疲憊虛弱
☐睡眠困難 
如果熬夜、背包太重、保暖不足、感冒,可能會增加高山症發生的機會;感冒,甚至會增加高海拔肺水腫的機率。上山,儘量不要飲酒,以免體溫散失太快,反而容易失溫,尤其不可喝醉酒,以免與高海拔腦水腫的神智不清、走路不穩,無法分辨。 
在高山,行進時最適當的熱量補給,是熬了老薑片的溫紅糖水、巧克力、糖果,可讓血糖快速上升,迅速補充體力。正餐方面,則建議食用富含澱粉類的饅頭、吐司、飯糰、肉包子或是營養口糧。 
高山症是緩慢發作與進展,且病情可被預期的疾病,約在到達高海拔6到20小時後會發病,尤其是登山時,上升速度太快時,更容易發生高山症。舉例來說:最近合歡山下雪,如果是開車上合歡山賞雪,往往在四小時內,就上升3000公尺以上,非常容易發生高山症。 
另以最近在紀錄片《看見台灣》中,大出風頭的玉山為例,早上剛由玉山的登山口出發時,大家都還很高興,中午吃飯時,還可笑嘻嘻的拍照打卡,但等到傍晚到海拔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就開始有人頭痛、頭暈、體力不支、晚飯吃不下、半夜睡不著,起來吐,這就是急性高山病! 
少數無法順利適應高海拔的人(約千分之五),病情會持續惡化,若沒及時下山,腦壓可能會持續上升,肺部的微血管破裂,最壞的情況有可能會發生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導致神智不清、走路不穩、呼吸困難而增加山難的機會,甚至步上死亡的危機。 
當發生嚴重高山症時,最重要治療的是要能立刻下降高度,減少低壓缺氧的影響,但是這些病患常常因為神智不清、呼吸困難或極度虛弱而無法自行走動,讓下降高度變得更慢、更困難。 
這種危急的時刻,如果救難直昇機無法順利起飛救援,便要緊急啟用攜帶型加壓袋(PAC),讓患者躺在加壓袋內,可在10分鐘內,讓加壓袋內的壓力上升,達到下降海拔1500到1800公尺的效果,有機會讓無法自己走動的嚴重高山症的患者,數小時內,恢復到可以自行走路後下降高度,免於死亡。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以推動「高山症零死亡」為宗旨,舉辦一系列攜帶型加壓袋的訓練授證課程,並積極推動「加壓加氧、高山安心」計劃,目標是募集100個攜帶型加壓袋,放在雪霸、玉山、太魯閣等國家公園及林務局的高山山屋,提供政府或民間高山搜救隊使用。 
王士豪醫師在嘉明湖避難山屋,示範如何使用攜帶型加壓袋。(王士豪醫師提供)圖中紅色的攜帶型加壓袋(PAC),充氣後,可讓加壓袋內的壓力,達到下降海拔1500到1800公尺的效果,有機會拯救因低壓缺氧而嚴重高山症的患者,免於死亡。
上圖為王士豪醫師在嘉明湖避難山屋,示範如何使用攜帶型加壓袋。(王士豪醫師提供)圖中紅色的攜帶型加壓袋(PAC),充氣後,可讓加壓袋內的壓力,達到下降海拔1500到1800公尺的效果,有機會拯救因低壓缺氧而嚴重高山症的患者,免於死亡。
Q. 高山症如何預防? 
如果打算搭機到九寨溝、拉薩等景點旅行,飛機降落,一出機艙門,就是超過海拔3400公尺的高度,最好能夠先作一些高山症的預防措施。 
一是在正式高海拔旅行前的二個月內,先到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景點,如:合歡山,住個三、四個晚上,接受高海拔的洗禮,讓體內血紅素上升,有助減低高山症的發生與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自己對高海拔地區的適應力如何? 
而到合歡山前,可以先到海拔1700公尺的清境農場,先住一個晚上,再到海拔3150公尺的松雪樓,慢慢從中海拔、上升到高海拔,也會比較安全。 
二是依醫囑服用高山症的預防藥物。常見的高山症預防藥物有二種: 
一是Acetazolamide(俗稱丹木斯, Diamox),在上高海拔的前一天開始服用,一天吃二次,一次半顆(125毫克)。如果體重高於100公斤,則一次吃一顆(250毫克),可視個人對高海拔的適應情況,吃到上山的第二天,或準備下山時,但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蠶豆症、鐮型血球症患者及懷孕婦女不可使用。 
二是Dexamethasone(一種強效的類固醇,是不可使用Acetazolamide時的替代用藥)。在進入高海拔的第一天開始服用,每十二小時吃4毫克,需吃到已經適應高海拔環境,或準備下山時,才能停止。 
而銀杏、紅景天,對預防或治療高山症,並沒有顯著療效。 
諮詢專家王士豪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副理事長、世界山岳聯盟醫療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台灣山岳文教協會理事。
專長:山岳醫學、野外醫學、緊急醫療救護、急診醫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