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雞即宰即煮失彈性 冰鮮雞適時炮製媲美活雞

廣東人有句俗語「無雞不成宴」,過年過節或喜慶,餐桌上一定有雞。
市面出售的雞肉主要分活雞、冰鮮雞和急凍雞三種,很多人寧願早上去街市碰碰運氣買新鮮活雞,也不願購買較便宜的冰鮮雞或急凍雞,認為活雞新鮮好味營養高,冰鮮雞或急凍雞則是雞味遜色,肉質沒嚼頭甚至粗嚡。

從科學角度,三種雞的肉質和味道為何有分別?要「雞有雞味,有口感」也大有學問,購買活雞後應何時烹調?急凍雞怎樣解凍較好味?
今期《生活×科學》解開雞肉的種種謎團。
按圖觀看下一張

雞種飼料宰後處理 影響味道
雞有雞味不是必然,因為雞種、飼料、養殖日數、飼養法,以及屠宰後的處理、冷藏過程等,直接影響雞的肉質和味道。各種肉類有獨特味道,與動物的氨基酸有關。魏凱怡解釋﹕「肌肉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不同動物的氨基酸組合,帶出肉類獨特味道。而雞肉內的谷胺酸、蛋白肽及一些揮發性化合物提供了味道。另外,動物的油分分佈,也令香味程度有別,各種原因促成雞有獨特的雞味。」

本地生產及出售的活雞有多個品種,在超市亦能買到冰鮮雞及急凍雞,選購哪一種,可視乎菜式,如果做白切雞,講求鮮味,用活雞較好;若是做豉油雞,調味料會掩蓋部分雞味,用冰鮮雞也是不錯選擇。

冰鮮雞肉為何較腍?
魏凱怡解畫﹕「正常情况下,冰鮮雞味道和肉質與活雞相若,但屠宰後如處理不當,例如相隔一段時間才置放在0℃至4℃環境,或在運輸時、送往銷售點後並非維持低溫等,不僅有可能使細菌滋長,肉質亦會隨溫度上升而改變。」


洗淨抹鹽保水分
按圖觀看下一張
活雞的肌肉纖維排列整齊,但當雞隻被宰後,肉內酵素會產生化學作用,令肌肉纖維鬆散,肉質變腍。


「肌肉由肌肉細胞(肌肉纖維)組成,新鮮雞肉的肌肉纖維排列整齊,但時間愈久,肉內的酵素會產生化學作用,令肌肉纖維變得鬆散,肉質變腍。0℃至4℃低溫可抑制酵素,隨溫度上升,酵素活躍度愈高,肉質愈腍。就算在低溫環境下,酵素仍有限度運作,所以即使購買雞隻後馬上放在4℃雪櫃儲存,擺放兩天和四天,後者肉質也較腍。活雞或冰鮮雞買回來,如果未能及時烹調,可先洗淨,索乾水,用鹽塗抹雞隻全身,有助保留雞肉的水分和味道。

活雞最有營養,急凍雞最差?
魏凱怡解畫﹕「三種雞肉的營養沒有大分別。雞肉中70%是水分,20%蛋白質,2%至3%脂肪,另含維他命E、葉酸及鐵質等。即使雞隻經冷凍或解凍,也不會促使蛋白質流失,而維他命E屬脂溶性,也不會隨水流失。」

急凍雞為何無味嚡口?

魏凱怡解畫﹕「在零下18℃,肉裏水分結冰,撐破細胞膜,令汁液流出,經解凍及清洗後,味道隨水流失,亦令肉質嚡口,這也是急凍雞不及活雞或冰鮮雞多汁的原因。」

急凍雞怎樣解凍,可減少味道流失?
魏凱怡解畫﹕「大多數的味道,如甜味、鹹味和肉味都屬水溶性,解凍過程會有水分流失,水分流失愈多,味道帶走得愈多。解凍急凍雞,應避免一下子烚熟,這樣會令味道大量流失。如時間充裕,可提早一天將雞隻放於4℃儲存格,逐漸解凍,盡量保存雞肉的水分和味道。假如在4℃環境解凍了一段時間,避免再次放回零下18℃冰格,因雞隻再次結冰,細胞壁再被撐破,解凍時雞隻再度流失汁液,會使味道更失色。另一解凍方法是用膠袋包裹雞隻,浸在溫室水中。」

雞有禽流感,下的雞蛋也中招?

雞蛋含蛋白質、脂肪、十多種維他命、卵黃素和多種礦物質,營養豐富,但進食時要注意衛生。

徹底煮熟 接觸蛋殼要洗手
魏凱怡解畫﹕「如雞隻有禽流感,生的雞蛋也有禽流感風險,但傳人的機率低。安全起見,徹底將雞蛋煮熟,而且接觸蛋殼後要洗手。」除了禽流感風險,據食物安全中心指出,雞蛋可能經由母雞的卵巢「直向傳播」或經蛋殼滲透「橫向傳播」,而受到沙門氏菌污染,進食後可在12至36小時內出現惡心、發燒、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建議避免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雞蛋和蛋類製品。

雞肉為何是白色?比紅肉健康嗎?

雞肉是白色,牛、豬等肉則是紅色,顏色反映動物的運動量和脂肪量。不少專家指出,白肉比紅肉健康,真的嗎?

雞活動範圍小肉較白
魏凱怡解畫﹕「從營養學角度看,雞肉脂肪低且蛋白質豐富。相對於豬或牛,雞肉顏色較白,原因與較少肌紅素有關。肌紅素(又名肌紅蛋白,Myoglobin)是肌肉內儲存氧的蛋白質,提供氧給肌肉,需要較大運動能量的動物,肌紅素愈多,肉便呈現紅色。而雞的活動範圍小,肌紅素便較少,且多集中在雞髀部分,因此雞髀肉的顏色較雞胸紅。」

吃適量紅肉補充鐵質

紅肉脂肪較白肉多,是否代表不健康?「不能一概而論,視乎攝取量。脂肪是人體所需營養,能提供能量,也負責運送脂溶性維他命(如A、D、E及K)。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糧農組織建議,脂肪的攝取量應限制在每日熱量總攝取量的15%至30%之間,如在其他食物中已攝取脂肪(如果仁),便要注意進食紅肉後額外增加的脂肪量。另一方面,紅肉的鐵和鋅含量較高,對於青少年或來經時的女性,進食適量紅肉能補充鐵質,但進食過多,會增加心臟病及大腸癌的風險。」
有科學家指出,紅肉的血紅素鐵離子能促使脂肪氧化和亞硝基化合物的出現,增加大腸癌風險。

長輩為何愛用老雞煲湯?
魏凱怡解畫﹕「老雞肌肉較多,肌肉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當中的氨基酸及蛋白肽是味道來源,所以老雞的雞味較濃;加上肉味屬水溶性,用老雞煲湯,雞味會溶於湯水中。而且老雞多結締組織,長時間煲煮會令其溶解,令湯含有豐富膠質,是優質蛋白質的一種,對身體有益。」

今期專家﹕魏凱怡博士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生命科學及科技學院課程主任、註冊營養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