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宮糭球」潮州糭。 |
「愛西乾麵」豬雜湯和乾撈麵。 |
「飄香」潮州粿。 |
到潮汕,吃砂碢粥。
砂碢粥用珍珠米熬粥底,然後加進鮮物同煲,比如元貝、瘦肉等。然後是主要食材,如蟹,如黃鱔。
砂碢粥是消夜恩物,吃砂碢粥的舖子也多在晚上才營業。為了遷就拍攝時間,我們跟一間叫「波記」的砂碢粥店打了招呼,下午去拍。舖面不小,門口擺滿了海鮮,都是粥料。我們選了兩煲,一煲蟹粥,一煲黃鱔粥。用的都是新鮮材料,須臾煮好,熱騰騰端上來,先試了一口蟹粥,入口先是那圓滾滾的珍珠米,已煮得軟軟粘粘,蟹肉蟹黃滲在粥裏,鮮香瀰漫,這一口粥真是好吃得不得了。黃鱔粥則另有一功,煮的時候,黃鱔血一併傾入砂碢中,粥色發褐,粥味的鮮美,也就濃鬱起來,黃鱔肉軟膩,配在一起,也是絕品。
因為用的材料都新鮮貴價,砂碢粥的價錢也不便宜,吃時以人頭計,五十人民幣一個人,一煲粥當六人算。每人可盛兩碗。若人少也收這價錢,所以消夜光是吃個粥,也能吃掉人民幣好幾百元。但是值得的,因為這碗粥真是好吃。就像那天,下午剛剛拍完,我們已預定了消夜的座位。消夜生意做到凌晨三點,半夜三更,人人都為了那碢粥而去,有道理的。
潮州滷水鵝
早上從酒店出發去澄海,按照原定計劃去鵝場拍獅頭鵝。風雨時停時起,成群的獅頭鵝見人來了就往水裏跑,人走了又上岸,呱呱呱叫得震天響,十分有動感。
獅頭鵝是潮汕地區特產,體形巨大,重起來可達三十斤,光是鵝頭就可以重三斤。這麼大的鵝,身上可以駝上一個兩歲的幼童,會得跟人玩,也會得看家護院,如被牠們發現有誰圖謀不軌,追啄起來比狗還狠。
獅頭鵝也是潮州滷水鵝的主要原料,一身是寶,各個部位有不同的價錢。鵝頭最貴,老公鵝的頭更貴,一斤可賣兩百多元,一隻鵝頭重三斤,那就要六百人民幣了。愛吃鵝頭的人,最愛鵝頭那一個「冠」,那是一塊充滿膠質的肉,厚實而有彈性,滷好入味,咬開呈透明狀,吃在口中如嚼硬質的蹄筋,勁道十足,味道鮮美,老鵝頭的皮肉也厚,皮下膠質豐富,很有咬勁,非常好吃,吃過之後,便覺得貴些也值了。
次貴的是鵝肝,鵝大肝也大,滷好切片,成一大碟,鮮潤豐腴,拿來下酒,無與倫比。接着便是鵝掌,然後是鵝翼,最便宜是鵝肉,但「滷水鵝肉飯」,聽起來都叫人流口水。這便是澄海一帶的美食,許多滷水鵝店,每家都自稱有些獨門秘方和心得,各有一批擁躉,賣鵝者以自家出品為傲。那鵝滷得色澤深重,很能挑起食欲,那天把一桌滷水鵝食品拍了照放上微博,結果在網上引出一片饞涎。
新民潮菜
這次到汕頭,認識了張新民。
張先生做過很多職業,最後入了報行,論起來,我們曾是行家。但他最精采的身份是,潮汕美食專家,他就是一本潮汕美食的活字典,不但百事通曉,且還實踐,實踐的場所,叫「汕頭市潮菜研究會」,會所門面不大,門上還有一塊橫匾,上書「潮汕味道」四個大字。會所裏有考究的廚房,讓他研發菜式,只招待會員,不對外開放,也就擺得三四桌的房間,吃的是精緻考究的潮州菜。
這天第一道菜是煙熏鵝肝。傳統潮州滷水鵝肝鮮香軟膩,吃時再蘸蒜醋提味。但如此口味,若是喝紅酒則會破壞佳釀的味道,於是張先生另闢蹊徑,製作鵝肝,先滷後熏,鵝肝做出來依然鮮香軟膩,又添了一層煙熏之味,口感更加濃鬱,那就不須蘸醋汁了,直接拿來下酒,味道跟紅酒配合得天衣無縫,吃完一口就打進記憶中,那味道便忘不了了。
第二道菜是鮑汁花膠。鮑汁鮮美,那塊花膠厚逾半吋,長逾手掌,微微卷着,兜起了鮮美的鮑汁,煮得軟膩不失彈性,嚼之感覺「如膠似漆」,齒頰留香遺鮮,相親相愛,上品。
張先生做過很多職業,最後入了報行,論起來,我們曾是行家。但他最精采的身份是,潮汕美食專家,他就是一本潮汕美食的活字典,不但百事通曉,且還實踐,實踐的場所,叫「汕頭市潮菜研究會」,會所門面不大,門上還有一塊橫匾,上書「潮汕味道」四個大字。會所裏有考究的廚房,讓他研發菜式,只招待會員,不對外開放,也就擺得三四桌的房間,吃的是精緻考究的潮州菜。
這天第一道菜是煙熏鵝肝。傳統潮州滷水鵝肝鮮香軟膩,吃時再蘸蒜醋提味。但如此口味,若是喝紅酒則會破壞佳釀的味道,於是張先生另闢蹊徑,製作鵝肝,先滷後熏,鵝肝做出來依然鮮香軟膩,又添了一層煙熏之味,口感更加濃鬱,那就不須蘸醋汁了,直接拿來下酒,味道跟紅酒配合得天衣無縫,吃完一口就打進記憶中,那味道便忘不了了。
第二道菜是鮑汁花膠。鮑汁鮮美,那塊花膠厚逾半吋,長逾手掌,微微卷着,兜起了鮮美的鮑汁,煮得軟膩不失彈性,嚼之感覺「如膠似漆」,齒頰留香遺鮮,相親相愛,上品。
第三道油鹽花椒焗小青蟹(奄仔蟹),小青蟹膏滿肉豐,斬好件擺盤然後再烹製,油鹽香於是更加入味,最精采處是花椒味細細滲進蟹肉中,嚼在嘴裏初時不覺,慢慢散發開來,似有還無,舌尖則微微麻了起來,比起蟹鮮更濃,味覺層次更加複雜,如煙花綻放。
打後的菜還有許多,各有各精采,篇幅有限,只能寫到這裏。潮州菜本來好吃,只是在「精細」二字上用功不多。如今經張新民之手改良發展,面目一新,真是色香味俱全的「潮菜」——潮流上的菜。於是他的「潮菜研究會」更有意思了。
打後的菜還有許多,各有各精采,篇幅有限,只能寫到這裏。潮州菜本來好吃,只是在「精細」二字上用功不多。如今經張新民之手改良發展,面目一新,真是色香味俱全的「潮菜」——潮流上的菜。於是他的「潮菜研究會」更有意思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