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決勝下班後:縱橫千山 自然中充電

【明報專訊】在銀行IT系統分析員這個職位上,Daniel Chan已經幹了十多年。即使知道跳槽能換來更高人工,但他喜歡穩定,投身社會二十多年來只換過兩次工作。雖然工作壓力比大銀行的同一職位要小,名義上是「朝九晚六」,但加班卻是常態,可以說幾乎每天都要加班,甚至假日也是隨時待命,有事發生就必須馬上趕回公司。忙完一個星期,周末讓他可以鬆一口氣的,不是在家好好休息,也不是找個清靜的咖啡館度過悠閒的午後,而是帶上裝備,向山上進發。

外地留學旅行 愛上行山

Daniel讀小學時,曾隨姑母參加元旦登山節,但那時他並不喜歡行山,去過一次便再也提不起興致。在香港讀完了初中,他一個人去了愛爾蘭留學。一個人在外,群體活動少,就開始一個人騎單車到處去。他是先喜歡上旅行,才愛上了行山。剛回到香港的石屎森林,Daniel仍記掛愛爾蘭的優美風景,在那裏要接觸大自然並不難,一出門便能看到樹林,與他回港後居住的北角可謂截然不同。為了貼近大自然,Daniel便開始去行山,最初挑一些簡單的路線,如政府修建的郊遊徑。

1993年,Daniel不再滿足於郊遊徑,開始挑戰更有難度的,在他看來,這才是他真正行山的開始,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愈玩愈癲」。早期,祁麟峰的著作《縱橫香港奇山異水》成為Daniel行山的重要參考,他說:「香港行山界的人都認識祁麟峰,他喜歡去一些普通人比較少去的地方,如山澗。祁麟峰也是一個很文藝的人,文章寫得好,又喜歡攝影。《縱橫香港奇山異水》這本書並非行山指導類的書籍,描寫風景居多,通過他的書我才知道香港原來有這麼漂亮的地方。」對Daniel影響至深的另一個人,是梁榮亨:「他喜歡去海島玩,因為出海的活動不是一個人可以成行的,所以他就義務搞了一些行山活動。我跟隊出去玩,也幫手做行山隊的義工。」

因為周末把太多時間花在行山這興趣上,Daniel便爭取平日多點回家陪老人吃飯。他向來少與家人一同外遊,2012年時卻因有感於父母漸老,和弟弟商量後決定帶同兩老到加拿大旅遊。那次,他把每年一度的海外登山計劃延後,帶年邁的父母去加拿大洛磯山脈遠足。老人平時好強,不願孫兒攙扶,然而遠足時遇到稍為崎嶇的路,老人也緊緊抓住兒子伸出的手。
投身IT 最愛大自然

當年讀書主修電腦,後來也是投身與之相關的行業,但原來Daniel對電腦並非十分熱愛,他說一開始讀電腦純粹因為看中就業前景好,沒指望靠它發達,但比起其他許多行業,卻相對比較好「搵餐飯食」。一直以來,他最喜歡的科目其實是生物,這也是他喜歡行山遠足、親近大自然的一大原因。他喜歡植物,種過盆栽,但對於他來說,「野生的植物更有趣。」但電腦這科,讀讀也讀出了興趣,發現「電腦也是一種創作」,原來沒有想像中悶。Daniel於2012年出版的書《情牽大浪灣》,就是自己設計,自己排版。

長駐辦公室 行山能醫百病

作為系統分析員,Daniel不需要親自寫程式,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也讓他已經躋身中層管理的職位,但工作依然很忙,「說是六點下班,但永遠都不會是六點就有得下班。我們是奉旨加班。」他的這份工作,最開始是在中環上班,但電腦部門在銀行裏並不算是直接賺錢的部門,其辦公地點便一直搬遷,遷出了金融中心地帶,現在到了九龍灣。家住港島東的他,原本一程車可以到達公司,現在坐港鐵也要轉幾程車。「做我們這一行,休息時間不夠,整天坐,人會迷迷糊糊,但一出去行山,馬上就會醒神過來。」他更稱行山能醫百病。
Daniel通過行山放鬆自己的方式,就是在山上盡情胡思亂想,他說「行山能想到最多的東西」。2006年開始,Daniel開設了自己的網誌,分享生活點滴;自2008年尾起,又利用公餘時間寫《情牽大浪灣》,每天寫大約兩小時,寫了兩年才完成,並終於在2012年初出版。書是非賣品,只餽贈親友,但費盡Daniel心血,寫完後竟然連病數日,他說:「我很少這樣。」

外地探險 遠赴東非登山
按圖觀看下一張
2010年,Daniel征服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沿途的奇怪植物令人猶如置身外星球。
對於工作,Daniel喜歡安穩,可以在同一家公司一做十幾年;然而在業餘興趣上,他卻喜歡到處探險。二十年的行山年資,香港的山基本上「叫得出名字的都去過,想去的也都去過了。」正因為太熟每一座山的路線,曾玩過數年野外定向比賽的他也已經不再參賽。Daniel還到外地去行山,近的去過台灣、日本、尼泊爾,遠的還去過加拿大、東非。在他眼中,尼泊爾最美,但窮;最喜歡日本的乾淨,路牌指示也很清楚;台灣則和香港有點相似,又因為近,下山後就可以馬上坐飛機回家。到外地行山,Daniel多數住在山上,從不在城市停留,他開玩笑說,因此省了很多錢。

要說最艱辛的一次行山經歷,是有一次去尼泊爾,走到海拔四千多米處時,零下二十幾度的氣溫,讓他冷得對一切都興味索然,但他只能一直往前。他說,一定不能往回走,往前才有希望。

行山足跡遍佈多國, Daniel 始終最喜歡香港的山,他說:「在這裏出生長大,感覺會不一樣。香港的山有自己的風格,就像盆景一樣,雖然小,但五臟俱全。」在香港,Daniel最喜歡大嶼山,因為大嶼山保留了很多原始的風景。

【攜20磅裝備 隊友互相照顧】
按圖觀看下一張

行山的裝備不少,包括糧水、餐具、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圖、指南針、雨傘、繩索、急救包、哨子等等(圖5),拉拉雜雜幾乎每一樣都是小東西,塞進包裹裏卻可重達二十多磅。為隊友想,Daniel總預備多於一人分量的糧水。而隊友Daisy則說:「一隊人行山時或可以不帶食物,但不可以不帶食具。」

早年行山,GPS尚未流行,行山只能靠紙地圖,如今雖然GPS大行其道,而且確實方便,但有些行山發燒友還是會自製路線圖讓人免費下載到GPS裏。但Daniel仍習慣帶上傳統的紙地圖作後備,以策萬全。

【春季登馬鞍山賞杜鵑】

馬鞍山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內,從恆安坐的士需時十來分鐘,但一般情況下,行山人士會直接步行到山。馬鞍山有三寶,分別是鐵礦、杜鵑和黃,而三月去行馬鞍山的人多數是衝杜鵑花而去。三月的一個周末,Daniel也約上三位行山友人Daisy、Jenny和Kitty登馬鞍山賞花。四人都是通過「上山下海俱樂部」網上討論區認識,相識已超過十年。和Daniel行山年資相近的Daisy說,Daniel將他對大自然的熱愛投放在行山上,許多人受他影響,多了關心環境;而且Daniel對隊友都很照顧,往往負責兼顧前後。Jenny和Kitty則很讚賞Daniel對花花草草的了解,行山期間,隊友看到不認識的植物,也會叫Daniel過來講解。

可惜的是,今年天氣寒冷,使馬鞍山杜鵑花也開得遲,他們說遲些會相約再去一趟。馬鞍山高七百多米,是新界東最高的山峰,以全港計亦排名第六,山坡較為陡峭,並不好走,有些路段更是險要非常,要手腳並用,不適合初入門者。Daniel說能行完馬鞍山,去行其他山都已經問題不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