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秋天養生」首重—— 潤燥

秋季養生「防秋燥」
俗謂:「秋天無病三分虛」,例如,入秋後,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舌燥、鼻咽燥澀、皮膚乾枯、乾咳少痰、煩躁不安等症狀,即為中醫學上所說的「秋燥症」。傳統中醫認為,「秋燥」對人體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一、燥易傷肺,肺臟之傷,多有咳嗽,常為乾咳無痰或膠痰難咯,謂之「燥咳」;二、肺主鼻,鼻為氣體出入之通道,故鼻乃肺之竅,鼻乾或鼻衄 (即鼻出血)於秋季尤為常見;三、喉、咽亦分別系肺之門戶和肺氣通道,因「秋燥」所襲,會出現咽乾、口燥等不適感;四、肺主皮毛,肺與人體皮膚汗毛密切相關,秋季出現的皮膚乾澀、皸裂,甚至毛髮不榮,也源出於此;五、肺與大腸在生理上互相影響,相為表裏,「肺燥」下移於大腸,「腸燥」則大便易結,等等。
傳統中醫認為,「秋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於寒,一偏於熱,即有「溫燥」、「涼燥」之分。中秋之前,夏季餘熱未消,多表現為「溫燥」。「溫燥」指感受到秋季天亢旱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熱者,臨床表規主要為頭痛身熱、乾咳無痰、咯痰多稀而黏、氣逆而喘、咽喉乾痛、鼻乾唇燥、胸滿脅痛、心煩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邊尖俱紅等症。這是由於肺受「溫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現的「燥熱」症狀;中秋之後,天氣轉 涼,多表現為「涼燥」。「涼燥」指感受到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寒者,臨 床表現主要為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並伴有津氣乾燥的症狀,如唇燥咽乾、乾咳連聲、胸滿氣逆、皮膚乾痛、舌苔白薄而乾等。這是由於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損而出現的「寒燥」症狀。
秋季「潤燥吃蜂蜜」
由上文可知,秋季養生重在「潤燥」,而中醫認為,蜂蜜具有很好的「潤燥」作用。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花蜜腺的花蜜,或花外蜜腺的分泌液,在蜜蜂的第二個胃中充分釀造而成的甘甜物質。中醫認為,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腸經。據《本草綱目》載:「(蜂蜜)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現代醫學認為,蜂蜜含一百八十多種不同物質,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Glucose)和果糖(Fructose),共含約70%。果糖、葡萄糖這兩種單糖(分子式為C6H12O6),可不經過消化作用直接被人體所吸收利用,是理想的滋補佳品。此外,蜂蜜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壽。故秋季養生宜多食蜂蜜。
蜂蜜性平,故「溫燥」、「涼燥」期間均可食用。除蜂蜜外,筆者認為,「溫燥」期間應多食清熱潤燥食物,如銀耳、百合、核桃、梨、荸薺、蘆根等;「涼燥」期間,以滋陰潤燥為主,宜食雪梨、甘蔗、香蕉、葡萄、石榴、哈密瓜、蘋果、提子等果蔬。身體虛弱、或患有疾病者等,則宜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養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