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體內益氣增抵抗力,跑手小tips

人體的『氣』相當於西醫指的免疫功能

關於秋季養生,很多人都知要潤燥、要養陰,以防幾聲咳經常纏身。但原來想增強身體抵抗力,免得受風寒、風燥易致病,人體內在的「氣」一定要夠,所以也要注重益氣,尤其是入秋後開始練長跑的你……不是說笑,秋涼跑步做運動當然好,但練跑後常有點傷風咳小毛小病者,事實大有人在。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學部中醫副教授張群湘博士表示:「很多求診跑手都覺得自己有經常運動,身體應該很健康,不明白點解會成日病。其實身體缺少運動『氣』是容易不足,但相反過量運動亦一樣會消耗『氣』,人體的『氣』包括了身體的抗病能力及利用能量的能力等元素,某程度相當於西醫指的免疫功能。」

要說中醫養生,他強調離不開「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四句出自《黃帝內經》的基本原理,當中「正氣」所指,就是身體的「氣」要有一定水平,那麼細菌、病毒或各種致敏原等外邪(致病因素)就未必能侵犯人體。「可見『氣』充足,人體抗病能力及病後康復能力才會較強,而入秋正好是加倍注意『益氣』的時機,特別是身體虛弱人士,因為中醫養生順應四時,有春生、夏長、秋收及冬藏之說,當下秋收,剛好最適合人體儲存、保存能量,因此食療養生也建議要着重適當的補氣,使身體抗病能力有所提升,減少因氣虛可能導致的小毛病。」

無錯,中醫辨證很多時會聽到的氣虛體質,正正就是指「氣」不足的狀態,病例通常會容易有唔夠氣、氣短的表現,影響更可能涉及臟腑,例如肺氣虛體質會易受風寒、風燥等侵犯,很易傷風感冒咳;脾氣虛會影響消化功能,有礙身體營養吸收及排濕排毒能力,人容易顯得無胃口、胃脹及經常肚瀉等;腎氣虛會容易腰痛、尿頻、小便不暢等;肝氣滯則易有肚腹脹、心情不暢、常感疲累等。「臨床所見,港人屬氣虛體質者並不少,而會令『氣』減少的原因很多,像久病虛弱、缺少運動、緊張壓力、思慮過度、內分泌失調、氣候突變身體不適應等都是可能誘因,其中運動量過大這因素亦不得不防,因為過多劇烈運動本身亦會是一種消耗,會令人體的氣消耗更多,反而影響抵抗力。」

亦即是說,我們是要有活動有運動又不過量,才是維持體內有適量的「氣」的王道。而秋後喜歡多做運動如練長跑者,張博士表示可配合食療益氣、理氣,使人體更夠「氣」提升抗病力及提升體能。建議跑前可食用:

黨參:可益肺氣、養血及健脾,有助增加抗病能力及提升體能,一周可食用 1 - 2 次。因單味食用偏熱易燥,建議可配搭偏涼補氣的花旗參,以 3 錢黨參 + 2 錢花旗參(或淮山),材料剪開用 3.5 碗水煲 40 分鐘(或煲 20 分鐘後倒入燜燒杯焗多 20 分鐘),慢飲作為益氣補充


黃芪:亦即北芪,益氣作用為主,提氣作用較快,視乎需要可一周飲 2-3 日。最簡單食用方法亦是煲水飲用,同樣為減少燥熱,可配搭滋潤的玉竹,分量上是北芪 5 錢至 1 両,玉竹 3 錢,加水煲 20 分鐘後倒入燜燒杯再焗 20 分鐘即成,可日常慢慢飲用


另外,理氣作用為主的陳皮,他指可有助氣的疏理,適合胃滯及肺氣滯時用。「事實氣虛及氣滯,都是一樣是關於『氣』的問題,情形就似馬路行車,我們看到路面車不多,一是因為虛(車少),另方面亦因為滯(來車塞車),氣虛就是車少的意思,而氣滯則是塞車。很多時氣虛也可導致氣滯,要理氣暢順後,氣虛者才可更有效益氣。在食療處理上,例如簡單的以一片薑及三分之一個陳皮,加水煲 10-15 分鐘後慢飲,已可有助行氣消滯、改善消化,以及理肺化痰止咳,且效果通常幾即時性,注意熱底人不宜食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益氣之外,跑手想防病,陰陽平衡概念原來也要注意。「因為人體下肢屬陰,上肢為陽,長跑是下肢勞損較多的運動,上肢用力少,所以也易有陰陽不平衡,而陰陽是要相對平衡才會少病。所以長跑練習者在適當用腳去跑步外,也應適當的多做一些涉及上肢的運動,這才可以令身體陰陽平衡,減少患病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