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亂跑馬拉松虐待心臟

一年一度的香港運動盛事渣打馬拉松,將在兩個多星期後舉行,健兒們正密鑼緊鼓準備。面對馬拉松這種高強度、體能損耗性較高的長跑運動,即使老手也有風險,每年不少醫護人員都提醒參賽者注意準備工夫和跑步安全,但卻總有人輕視。資深馬拉松參賽者兼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提醒市民,按香港人口推算約有40萬人患心臟病,估計知悉患病者少於廿萬人,所以參加全馬前最好先檢查身體,確定身體能應付運動量,並配合至少六個月的恒常訓練。

黃品立引述香港醫學會港島東社區網絡進行的心血管病普查結果表示,在3781名受訪成人中,約30%有高膽固醇,25%有高血壓及11%患糖尿,但關注問題而求醫的卻不到一半,反映香港較富庶者情况,而數字亦接近美國大城市。另按香港人口推算約有40萬人患心臟病,估計知悉患病者少於廿萬人。
心臟骨骼肌肉均受影響
黃品立是醫學界的活躍體育分子,他既是毅行者常客,又是香港醫學會龍舟隊員,參加馬拉松更逾十年,但講到全馬賽事也不敢掉以輕心,因為缺乏適當鍛煉下參與長跑,影響可遍及各個器官。「近年有針對全程馬拉松(42.195公里)的世界性研究,比較業餘跑手們運動前後的血液樣本、心電圖和超聲波,發現有心臟肌肉酵素釋出血液,反映心肌細胞受損,另心電圖有不正常變化,超聲波結果亦較差,長期可導致心臟衰竭,最常見有心律不正和心房顫震。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器官的損壞,如因事前並無運動習慣去強化關節和韌帶,跑步期間不斷碰撞,加上個人體重的負荷,很易令肌肉骨骼損壞,甚至扭傷。其次,亦可能受戶外天氣環境影響,或有缺水、中暑、凍傷的情况。」
少運動者先試十公里
從熱量消耗角度出發,馬拉松運動消耗甚大,身體稍不適應就會造成體力過度透支,有致命之虞。「每星期我習慣由跑馬地跑到香港仔,整段約17公里的路程需要兩個多小時,消耗熱量有1700多千卡,與每名成年女士平均每天所需熱量(1600千卡)相若,以往跑全馬距離更試過四個多小時就耗掉4000多千卡,足足等於正常成年人兩至三日的攝取量,當然消耗量因人而異,但運動量絕對不輕,如體力不支仍勉強作賽,加上有潛在心血管疾病者,真可有致命危險。所以甚少運動或多年沒運動朋友,十公里賽是不錯的起點,以一般人步速為每小時34公里,即使全程步行也只需三小時左右,還可以應付得來,稍有練習或可考慮半馬(21.0975公里),但由21公里去到42公里賽,距離升幅超越缺乏練習人士可應付範圍。」
檢查身體揪出潛在問題
因此黃品立建議有意參加全馬者,首要就是找相熟的家庭醫生進行身體檢查,了解有否患上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臟病等潛在問題,然後才開始在比賽前約一年至六個月練跑。「馬拉松有別於普通跑步,對體能要求嚴格得多,有需要進行特訓,如體力不足很難捱,比賽前起碼曾試過成功跑完全程,最理想賽前一個月每周運動量最少是賽事總距離的兩倍。尤其是新手,更應尋求專業運動導師指導,按照體質、心肺負荷、個人習慣等制訂跑步訓練計劃,鍛煉耐力,讓身體及早適應長途作賽。練跑以外,還可配合其他輔助運動,如適當的負重訓練,鍛煉肌肉,穩定重心。不過在練跑或正式比賽時,一旦有暈眩、眼花、過度氣速、心口不適受壓等反應,就要馬上停止,如缺乏鍛煉,寧可選擇短途賽程」。
話你知﹕賽前飲食 吃飯儲能量
「三軍未發,糧草先行」,賽前飲食亦是重要一環,長跑前先儲備足夠能量,黃品立就參照不少長跑運動員採用的「醣原負荷法」(Carbohydrate loading),適用於持續九十分鐘或以上的中強度運動,「這方法需於賽前三至四日起進食高碳水化合物,旨在增加肌肉及肝臟的醣原儲備,長時間提供能量,而我每餐都以米飯及蔬菜為主,進食湯碗計的白飯來攝取碳水化合物,(按:體重每公斤需攝取710克碳水化合物,如一名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需攝取420克碳水化合物,約等於8碗飯。)另建議賽前一天最好減少攝取纖維,避免賽事期間因肚痛不適,影響表現。」此外,大家亦緊記補充水分,因為身體在儲存醣原同時,亦會儲存多一定分量的水分,而且比賽時口渴反映身體已缺水,屆時補水已太遲,故賽前一星期左右開始增加飲水量,預先讓身體吸收。
賽後紓緩 慢行15分鐘減痠
運動前充足的伸展和拉筋活動,有助提高肌肉及關節的靈活度,減低受傷風險,事後的紓緩運動同樣不可忽略,「當每次完成劇烈運動後,身體都會產生乳酸和有毒物質,自肌肉釋放出來,而且分解需時,倘若大家一做完運動就馬上停下來,這些乳酸就會積聚,改變新陳代謝,使肌肉疼痛。為減低運動後痠痛不適,長跑後應該慢行1520分鐘,之後可作適量伸展運動,紓緩肌肉,有助更快復元。而正常來說這種痠痛感應該跑步後三至七日就會消退,如果情况持續太久,就可能要求診,看看是否有其他關節、筋鍵等問題。」
明報 – 20121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