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則如果牆中有洞,該如何處理?以「堅牢」的目標看過去,總得在它基本的結構上做功夫:要加混凝土,甚至磚頭、鋼筋。但若只是裂縫,可能用一些適當的石灰已經足夠,甚或更好,因為石灰的體積小,而且施用時比較靈活,可以恰到好處。
但絕不可反過來,以石灰(補健食品)為主,罔顧牆的實際破損程度,將磚頭等實質的材料(藥)完全摒棄。
不過,很多走過來向我詢問的人,其實是因為發覺身體「有恙」,想得到一個針對性的補救方法。這個令他頗為煩惱的「恙」,可能只是輕微的不適,例如濕疹、脫髮;嚴格分類,是「裂縫」而非「洞」。對付這些情況,每每用補健食品更好,若求救於藥,是割雞用牛刀,甚至像是用魚鈎去繡花,吃力不討好。不過,若非輕微不適而屬大病,總得先看醫生。醫生才是「治病」的專家。
服用補健食品,一方面或可作輔助之用,另一方面,亦可以針對日常進食之不足作整體的調理:既相輔相成,更或有協同作用。而且補健食品一般都沒有不良副作用,縱是多此一舉,只是像多餘的石灰,排走可也。
有關「進食食物」及「維持身體健康」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近日來自台灣的新聞,值得我們留意。
新聞涉及一位患糖尿病的60歲婦人。她自覺「身子虛」,早晚各喝一瓶雞精,為的是想增強體力;但連續喝了一個月後,因此而腎衰竭,須緊急洗腎,才救回一命。尚有另一位70歲老翁,因為天天喝孝順媳婦的燉湯,身體不適而須就醫。
「身體」的強與弱,與「身體機能」的強與弱,可以是「兩隻截然不同的生物」。要想令身體整體地強健,方法不一定是(更可以說「不應是」)將其中的某些機能「弄得強一些」。例子之一是,免疫系統。
有些人對免疫系統一知半解,很熱中於「增強免疫能力」。他們甚至誤以為癌病患者之所以有癌,乃是因為免疫能力不足;聽說煲「花生衣水」可以刺激免疫系統,於是趨之若鶩。事實上,花生衣含有「凝集素」(Lectin),的確能「刺激」免疫系統;但具體的效力,是令免疫巨噬細胞分泌IL-1 Beta,後者能激活「乙型連接素」(Beta Catenin)。昨天說了,「乙型連接素」這蛋白質能催生一個SNAIL,從而干擾身體「製造鈣黏蛋白」。身體中若是有癌,(癌)細胞一旦缺乏「鈣黏蛋白」,便會擴散。癌症病人之所以因癌喪命,原因不全是在於癌細胞增生,而是更受累於其「擴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